Dylan Chiang 參與第三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論壇並發表研究成果

重要學術參與
Dylan Chiang 參與了6月13日在廈門開幕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論壇,與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及海峽兩岸的高校、科研單位和協會近100名專家學者共同參加會議,圍繞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展開交流與探討。
論壇詳細資訊
基本信息
- 論壇名稱:第三屆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論壇
- 舉辦時間:6月13日
- 舉辦地點:廈門
- 論壇性質: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的分論壇
- 論壇主題:海峽兩岸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
論壇規模與影響
- 參會人數:近100名專家學者
- 參會對象: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及海峽兩岸的高校、科研單位和協會的專家學者
- 論壇目標:汇聚两岸"三农"领域智慧,形成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研讨成果
論壇參與與發表
論壇宗旨與目標
此次論壇是第十七屆海峽論壇的分論壇,旨在汇聚两岸"三农"领域智慧,形成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的研讨成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两岸农业合作机制创新等方面达成诸多共识,为推动两岸农业农村领域深化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
重要專家觀點
魏后凱所長的重要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提出:“两岸需以论坛为平台凝聚共识,将智慧转化为发展方案。“他強調要推動兩岸合作從點對點模式向機制化、常態化升級,通過設立常態化交流機制、開展聯合課題研究等方式深化協同。
兩岸農業合作成功案例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魏百剛分析了成功案例:“台胞黄一成在广西北海建设’渔光互补’养殖基地带动渔民增收、台湾青年谢绮婷在广东打造了’柏宫源’茶品牌。这些成功案例说明,台湾精致农业经验可与大陆市场深度结合。“未來可通過用好台創園平台、深化技術協同、互通特色品種、共融鄉村建設理念四大路徑,推動兩岸在農業科技、產業對接等領域合作。
人才培養與共同富裕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文書認為,要強化製造業和服務業技能培訓、縣域特色產業聯動、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與創業環境,並構建"頭雁工程"等人才回流機制,通過釋放農村人力資源潛力推動共同富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論壇活動安排
多場次專題論壇
本屆論壇設置了豐富的活動內容:
- 兩岸城鄉融合發展論壇:探討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
- 兩岸農業綠色發展論壇:聚焦可持續農業發展
- 兩岸民生福祉論壇:關注民生改善與社會福祉
實地考察活動
論壇還組織受邀嘉賓前往廈門周邊實地考察鄉村振興的成功實踐案例,為兩岸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與模式。
Dylan Chiang 的參與貢獻
學術交流與發表
Dylan Chiang 在論壇期間積極參與學術交流,就AI技術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分享了研究心得和實踐經驗,與其他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學術討論。
跨領域合作探討
通過參與此次論壇,Dylan Chiang 與來自兩岸的農業專家、政策研究者建立了學術聯繫,為未來的跨領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論壇成果與影響
學術交流成果
- 促進了兩岸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 為AI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建立了跨領域、跨地區的學術合作網絡
政策建議與共識
論壇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兩岸農業合作機制創新等方面達成諸多共識,為推動兩岸農業農村領域深化合作、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案。
未來合作展望
通過此次論壇的參與,為未來兩岸在農業科技、產業對接、人才培養等領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為Dylan Chiang在鄉村振興研究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新的機遇。
此次論壇參與體現了Dylan Chiang在鄉村振興與AI技術結合研究方面的學術貢獻,也為推動兩岸鄉村振興事業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學術力量。